2018-09-11 11:45:44 2397瀏覽
我們在學習或者參加完軟件測試培訓的時候,就需要去找工作了,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面試,今天扣丁學堂的小編來給大家講一下一些面試題該如何回答吧。
1、你在測試中發現了一個bug,但是開發經理認為這不是一個bug,你應該怎樣解決?
首先,將問題提交到缺陷管理庫里面進行備案。
然后,要獲取判斷的依據和標準:
根據需求說明書、產品說明、設計文檔等,確認實際結果是否與計劃有不一致的地方,提供缺陷是否確認的直接依據;
如果沒有文檔依據,可以根據類似軟件的一般特性來說明是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來確認是否是缺陷;
根據用戶的一般使用習慣,來確認是否是缺陷;
與設計人員、開發人員和客戶代表等相關人員探討,確認是否是缺陷;
合理的論述,向測試經理說明自己的判斷的理由,注意客觀、嚴謹,不參雜個人情緒。
等待測試經理做出最終決定,如果仍然存在爭議,可以通過公司政策所提供的渠道,向上級反映,并有上級做出決定。
2、給你一個網站,你如何測試?
首先,查找需求說明、網站設計等相關文檔,分析測試需求。
制定測試計劃,確定測試范圍和測試策略,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功能性測試;界面測試;性能測試;數據庫測試;安全性測試;兼容性測試
設計測試用例:
功能性測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鏈接測試。鏈接是否正確跳轉,是否存在空頁面和無效頁面,是否有不正確的出錯信息返回。
提交功能的測試。
多媒體元素是否可以正確加載和顯示。
多語言支持是否能夠正確顯示選擇的語言等。
界面測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下幾個方面:
頁面是否風格統一,美觀
頁面布局是否合理,重點內容和熱點內容是否突出
控件是否正常使用
對于必須但未安裝的控件,是否提供自動下載并安裝的功能
文字檢查
性能測試一般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壓力測試;負載測試;強度測試
數據庫測試要具體決定是否需要開展。數據庫一般需要考慮連結性,對數據的存取操作,數據內容的驗證等方面。
安全性測試:
基本的登錄功能的檢查
是否存在溢出錯誤,導致系統崩潰或者權限泄露
相關開發語言的常見安全性問題檢查,例如SQL注入等
如果需要高級的安全性測試,確定獲得專業安全公司的幫助,外包測試,或者獲取支持
兼容性測試,根據需求說明的內容,確定支持的平臺組合:
瀏覽器的兼容性;
操作系統的兼容性;
軟件平臺的兼容性;
數據庫的兼容性
開展測試,并記錄缺陷。合理的安排調整測試進度,提前獲取測試所需的資源,建立管理體系(例如,需求變更、風險、配置、測試文檔、缺陷報告、人力資源等內容)。
定期評審,對測試進行評估和總結,調整測試的內容。
3、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漢字就可以解析到對應的域名,請問如何用LoadRunner****進行測試。
建立測試計劃,確定測試標準和測試范圍
設計典型場景的測試用例,覆蓋常用業務流程和不常用的業務流程等
根據測試用例,開發自動測試腳本和場景:
錄制測試腳本:新建一個腳本(Web/HTML協議);點擊錄制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的URL中輸入”about:blank”;在打開的瀏覽器中進行正常操作流程后,結束錄制;調試腳本并保存,可能要注意到字符集的關聯。
設置測試場景:針對性能設置測試場景,主要判斷在正常情況下,系統的平均事務響應時間是否達標;針對壓力負載設置測試場景,主要判斷在長時間處于滿負荷或者超出系統承載能力的條件下,系統是否會崩潰;執行測試,獲取測試結果,分析測試結果
4、問:一臺客戶端有三百個客戶與三百個客戶端有三百個客戶對服務器施壓,有什么區別?
300個用戶在一個客戶端上,會占用客戶機更多的資源,而影響測試的結果。線程之間可能發生干擾,而產生一些異常。
300個用戶在一個客戶端上,需要更大的帶寬。
IP地址的問題,可能需要使用IPSpoof來繞過服務器對于單一IP地址最大連接數的限制。
所有用戶在一個客戶端上,不必考慮分布式管理的問題;而用戶分布在不同的客戶端上,需要考慮使用控制器來整體調配不同客戶機上的用戶。同時,還需要給予相應的權限配置和防火墻設置。
5、試述軟件的概念和特點?軟件復用的含義?構件包括哪些?
軟件是計算機系統中與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與計算機系統操作有關的計算機程序、規程、規則,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檔及數據。
軟件復用(SoftWareReuse)是將已有軟件的各種有關知識用于建立新的軟件,以縮減軟件開發和維護的花費。軟件復用是提高軟件生產力和質量的一種重要技術。早期的軟件復用主要是代碼級復用,被復用的知識專指程序,后來擴大到包括領域知識、開發經驗、設計決定、體系結構、需求、設計、代碼和文檔等一切有關方面。
可以被復用的軟件成分一般稱作可復用構件
6、軟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是什么?
軟件生存周期(Softwarelifecycle)又稱為軟件生命期,生存期。是指從形成開發軟件概念起,所開發的軟件使用以后,知道失去使用價值消亡為止的整個過程。一般來說,整個生存周期包括計劃(定義)、開發、運行(維護)三個時期,每個時期又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
周期模型(典型的幾種):
瀑布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允許在需求分析階段對軟件的需求進行初步而非完全的分析和定義,快速設計開發出軟件系統的原型,該原型向用戶展示待開發軟件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和性能;用戶對該原型進行測試評定,給出具體改進意見以豐富細化軟件需求;開發人員據此對軟件進行修改完善,直至用戶滿意認可之后,進行軟件的完整實現及測試、維護。
迭代模型:迭代包括產生產品發布(穩定、可執行的產品版本)的全部開發活動和要使用該發布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圍元素。在某種程度上,開發迭代是一次完整地經過所有工作流程的過程:需求分析、設計、實施和測試工作流程。實質上,它類似小型的瀑布式項目。RUP認為,所有的階段都可以細分為迭代。每一次的迭代都會產生一個可以發布的產品,這個產品是最終產品的一個子集。
生命周期階段:
軟件計劃與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
軟件設計
編碼
軟件測試
運行與維護
以上就是扣丁學堂軟件測試培訓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文章,希望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軟件測試方面內容的小伙伴可以登錄扣丁學堂官網咨詢。扣丁學堂不僅有專業的軟件測試培訓班供大家學習,還有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和大量的軟件測試在線視頻教程讓學員免費觀看學習,快來一起看看吧。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學習資料】